常年在电商里混,对“职业差评师”、“职业退货师”、“职业打假师”这些称谓肯定不陌生,被这些人找上门来的有些商家甚至痛恨这些职业打假师,说到激动的时候也会发泄一句:恨不得把他们扒了皮!面对这个臭名昭著的组织,商家们求神拜佛都希望不要被盯上,好在这几天,让商家们可以缓一口气了。 因为国家最高院在回复工商总局意见中首次表态:将“适时借助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等形式,逐步遏制职业打假人的牟利性打假行为。”其中还指出,一些职业打假行为“严重违背诚信原则,无视司法权威,浪费司法资源,我们不支持这种以恶惩恶,饮鸩止渴的治理模式。” 这是司法态度的一次重大转变,也给了职业打假人重重一击,而有些职业打假人却说,条例要是出台了,将不利于消费者维权。 有趣的是,《实施条例》中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对象进行了界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条例保护,但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营利为目的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行为不适用本条例。 也就是说,职业打假人将不能再用“消费者”的身份来对商家进行牟利性打假行为,这个消息对商家们而言,就是天大的好消息,因为再也不用担心这些“职业打假人”以打假的名义来钻他们法律上的空隙了。 当然,小编还是得说一句,商家们需要懂法熟法,万一哪天又被这群人翻了身,钻了其他空子也得不偿失。而且,在国家最高院回复意见当中并没有对职业打假人判刑的惩治。 如何降低商家被“打假”的损害 商家遇到职业打假人来找茬,应该怎么对付职业打假人,把损害降到最低?小编来支招: 1、证明职业打假人的赢利目的,商家重点是要拿到他跟你索取赔偿私聊的证据,比如旺旺聊天记录截图。 2、商家还可以直接申请淘宝小二介入,小二一般都不支持职业打假碰瓷人,借助平台的力量保护自己。 3、熟读新《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平台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职业打假人会抠字眼,理直气壮的来碰瓷,因为法律只认法律事实,你不懂法,不知法,就会吃亏。因此,必须全面检查店铺首页、产品详情页、标题等文案,是否使用了违反广告的词语,可以百度哪些是极限广告词,一旦发现立即全部修改过来。 4、了解职业打假人的套路,从他们的套路中去反套路,把容易被钻空子的相关信息全部完善。 5、假如被举报到工商局可以先去,不要慌,因为工商局也只是核实一下情况,根据派友的说法,很多工商局都是知道这些职业打假人的,所以大部分工商局还是帮商家的,就算要罚,罚款金额也不会很高。 6、遇到起诉的商家,两个字,拖延!一般职业打假人都是想快速获利,没有太多的精力跟你耗,据说70%的人不会纠缠太久。 7、如果遇到纠缠着不放的打假组织,可以牟利性购买行为来起诉他们,收集他们的敲诈信息等证据,因为现在新条例规定,不支持职业打假人了。 小编的脑袋是有限的,抛了一些砖头出来,希望广大的电商老板们也来支招,有哪些是可以规避风险的,还有哪些招可以治得了职业打假人的,帮助更多的苦逼卖家脱离苦海。当然,卖家想要预防职业打假人举报投诉,最重要的还是要把店铺潜在的风险给消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