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大数据,电商是打假最有效的途径。”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网规研究中心23日对外发布《2014网络交易平台打假前沿报告》。 数据显示,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更多运用,同时互联网平台协同相关部门线上线下联动打假,如今网上售假、纠纷、消费者满意度和产品合格率等四个方面,网上数据远超网下。 该网购报告认为,网络交易平台不仅是网下情形的映射,更是集中。一个史无前例的跨国统一电商大市场出现的同时,问题也就集中了,借助搜索引擎等手段,就显得很多。在线上各类情况被统称“假货”的情况,让大众产生了线上假货很多的错觉。实际上,从网上售假、纠纷、消费者满意度和产品合格率等四个方面,网上数据远高于网下。 报告认为,虽然假货源头在线下,电子商务本身并不造假,但结合大数据技术,将成为辨别假货等侵权行为的一面“最好镜子”。在网络上打假,最大的优势是网上的所有行为都是记载在案的,可以有效运用大数据的手段进行分析,极大的提高打假的效率和精准度。 近期,淘宝发布的2014打假报告也显示,在与公安等部门联手线上线下打击的数据分析显示,近9成的售假团伙来自线下十个区域,前3大区域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东南等地。而根据大数据“镜子”照出假货,截至12月,双方协同破获假货及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8个集群,涉及案件1000余起,打掉200多个制售假的窝点、工厂及线下市场。 该报告观点认为,未来所有商务都是电子商务,因此打假没有线上线下之分,运用大数据技术运用,是最好的打假手段,将让假货无处遁形。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表示,由于有完善的数据记录、严密的游戏规则、先进的技术手段,网上购物平台应该能够比网下购物平台更好解决假冒伪劣问题。希望能够看到,假冒伪劣不是因为断网而减少,而是因为更多人上网购物,环境越来越透明,假的东西无处藏身而减少。 它可以通过商品样本库和数据库,对假货进行智能识别和追踪;也可以完成账号认证溯源、神秘抽检等复杂工序,让售假者防不胜防……总之,在大数据技术的“慧眼”下,假货将会无处藏身。 但是,大数据打假是基于数据的打假,是线上的打假,假货的源头主要在线下。当务之急,就是要让线下打假也能借一借大数据的威力,让线上线下联动起来。 联动第一步:利用大数据将线上的假货消灭干净,提醒消费者不要购买,给卖家予以警告和相应惩罚;第二步:利用大数据提供的线索,执法部门将线下制售假窝点彻底铲除。 大数据还可以绘制出一张“打假地图”。如专家所说,电子商务平台可以根据网友举报、权利人投诉等多维度信息,全面客观地展现线下假货分布情况,并对重点区域、类目等信息进行注明,供监管部门、执法部门参考。 我们还可以利用社会信用体系进行打假,因为它本身也包含了大数据思维。一旦有厂商或个人出现制假售假的记录,就会落入“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境地。 当然最根本的是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国家工商总局已经在提升运用大数据加强市场监管和服务的能力,而近年来许多电商与公安机关建立常态、长效的打假联动机制,已成为全国各地线上线下一体化打假的重要渠道。 消费者想拥有一双“慧眼”,把假货看得清清楚楚;监管部门更想有一双“慧眼”,让假货无处遁形。大数据就是这双“慧眼”,助力打假不断取得更大成效。 以上一般是传统电商打假的大数据分析手段,总结起来不外乎: 一、网购消费者举报 二、建立店家诚信数据库 三、分析比较商品价格,对于超出正常竞争价格波动范围外的商品进行特别关注 四、综合利用计算机分析技术,对图片,文字,关键字进行比对 传统电商打假方法很粗糙,线索也不容易锁定追踪。 我们的物联网打假解决方法: 一、所有商品给予全球唯一身份证并联入网络,采用的是全球标准的物联网代码体系。可以全球追踪追溯定位。 二、每个商品身份证对应有每个物品独特的数据特征,例如每个商品的生产时间,销售去向,批次都是独特个性化的。造假者很难知晓并仿造。 三、身份证数据是加密的,造假者很难仿造破解,即使破解了并仿制,因为联结在网络里,会被网络立即识别。 四、传统电商的做法,消费者举报、店家诚信数据库、价格分析、图片关键字过滤分析继续使用。 物联网的打假方法更精准甚至可能细化到单个物品,并通过现代定位技术能直接追踪到假货位置,因此物联网打假能基本消除假货。 非技术手段之外的原因: 一、电商要真心打假一定比网下茫茫人海毫无线索打假容易,是否真心还是有心无力看各家权衡 二、消费者的确有知假买假现象。另外企业内部管理混乱或不够诚信,无论用何种方法,完全杜绝假冒也是不可能,无论是传统电商还是物联网。即使物联网可以做到消除几乎百分百假货,但作为源头的厂家如果不诚信也只能靠法律制裁,一般来说品牌厂家会珍惜品牌荣誉没有造假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