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江西等地2016年的招警考试的申论部分突然多出来一个热点——电商打假。 哎呦,看到这条消息,小编立马拍手称快,这考官太英明了,网上卖假货,高仿货的小厂商、小作坊大多都是广东、江西一带,电商打假就要从源头抓起。 我想不止一人有这样的“奇幻经历吧”——网店模特穿着像仙女,你穿上却像“土鳖”,这样的神韵光说你可能还领会不到,来小编给你们扒拉几张皂片,请先确认此刻你没吃着东西,不然会笑喷: 编今天来说说电商打假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早已暴露在社会公众面前,尤其是近两年,在各种购物狂欢节过后,大规模的退货、投诉总会接踵而至。有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买到过假货。 2015年1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治理的意见》,特别指出,要用3年左右时间,有效遏制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 你觉得,传统电商假货能彻底治理吗?我觉得几乎是不可能的,主要原因有这些: 1.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弱假货供应商多需求旺盛 网店打假,之所以难度系数比较大,就是因为在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同时又由于利润空间大(节省了产品研发、品牌推广、售后服务等费用),价格低,消费需求旺盛,假货供应商趋之若鹜。 2. 制假产业形成生态链,难以连根拔起 制假生态链的利益,虽然制假是法律所不允许也是道德不能容的存在,却真实的养活一大批从业者,这也是中国打假困境的一个根源,黄色网站中国可以做到一夜之间让其彻底消失,难道真不能彻底治理假货吗?只是治理容易,产生的副作用(大批人丧失生计)如何处理。 3. 消费者心理问题:图便宜 “花200元买劳力士,不知道骗子傻还是你傻?”不难看出,对于消费者的心理,马云极其了解。买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没有消费就没有这些造假商。我们不能奢望一个大国的消费者集体签署一个协议保证绝对不买假货,但对于企业,应该做些它们力所能及的,从而减少假货对于整个市场甚至群体消费观念的影响。 4.是市场机制相关法律不健全信息不对称问题 买假货的消费者有两种,一是知假买假,二是上当受骗,在这种市场中,消费者无法分辨产品质量优劣,只能通过选取平均价格或平均价格以下的商品来降低自己的购物风险,加之正品往往价格高于平均价格,导致正品遭受淘汰,而劣等品反而逐渐占领市场。这就是信息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问题。 同时法律法规对造假售假者的处罚力度不够,造假的法律成本低。我国目前涉及假货问题的法律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但对于造假售假行为的处罚力度比较小,而且形式也过于简单,主要以罚款为主。 所以,小编觉得,打假难做,但不打更难做,在中国制造走出国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打假势在必为!只有在政策法律上和网购平台规章制度上都要加大打假力度,提高打假技术,只有各个层级都重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才能有效配合,严惩造假商。 从招警考试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和政府对源头打假的重视。从社会环境和加工制造源头禁绝假冒伪劣赖以生存的“土壤”,打击假冒伪劣,线上平台是关键抓手,线下才是“主战场”。 小马控价宝互联网+时代的新型网上品质保障形态 商品的监管机制决定了电商平台的竞争力,增加网店上货成本、资质审核、商品审核、投诉服务、三方监管等等传统的方式,是当前电商一直完善的行业规范,这些规范是保障未来电商环境良性发展的基础。 在行业规范的基础上,小马监控形成了不同的价格监管体系,这个体系来源于品牌商运营模式的力量,正因为所有的品牌商网店商品资源共享,品牌商网店彼此又形成相互的交叉监督,所有的用户资源共享,站在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所有的品牌网店主动进行择优去劣的品质谬论监督,这样就形成了有效的网商自律式品质管控模式,让假冒伪劣无生存的空间,是品牌网店运营模式产生的核心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