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控价

2016年最新阿里巴巴打假策略出庐

2016-09-07 10:02:21

 

关于2016年,阿阿里巴巴打假的最新消息,阿里巴巴最新的打假策略。第一、以创新技术+大数据为基础的主动识别和处理;第二三、权利人和政府的深度合作。

  在2016年上半年,摘牌清退的品牌有160多家。通常品牌摘牌不是一家店,所有售卖这个山寨品牌的店都会清理。

  提到互联网、电子商务,就会联想到互联网上的假货、信息泄露等。这就像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不可避免,要解决假货这一社会难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15年底,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宣布成立,负责电商平台的规则、知识产权保护、打假、打击信用炒作等管理事务。

  那么,这半年里,关于“打假”,阿里巴巴做了什么?“我们坚持三大基本策略,除以创新技术+大数据为基础的主动识别和处理之外,更重要的两大策略是和权利人和政府的深度合作。”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治理官、“灭绝师太”郑俊芳说,上半年,阿里巴巴的“打假”重点聚焦在三个方面:第一,持续不断的提升识别能力,加大处罚力度。第二,根据年初收到的权利人反馈,在上半年制定了一系列项目,并且取得了不错的进展。第三,以更开放的态度,开发了共建系统。

  打假有高招

  2015年,阿里巴巴通过主控模型,拦截和下架的商品数量是权利人投诉数量的8倍,2016年上半年这个数字达到22倍。

  阿里巴巴打假的重点项目有:

  1.LOGO涂抹治理。卖家在上商品图片时,会打上马赛克遮住LOGO,这是LOGO涂抹。今年阿里巴巴在规则层面的投诉理由部分,增加了遮挡商标信息的选项。如果发现这样的情况可以投诉。LOGO涂抹治理上线时间不长,但上线之后已经通过这个方式处罚超过5000个。

  2.扫霾行动。扫霾行动针对的其实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真正的假货,但它在标题上乱用甚至堆砌使用其他品牌的关键词,而事实上它本身真正的品牌和这些都没有关系。第二重意思是傍大牌,傍名牌,它本身和这个品牌没有关系,真正的品牌在商品属性里写了,但在标题里会傍上各种大牌名称。最后一个就是标准不一,比如标题里写的是某品牌名,但实际上是另外一个品牌。

  这种针对使用他人品牌的情况,上半年都进行了处理。通过规则宣导,自查自纠,再对存量进行清理。据统计,这个项目5月份上线,处理商品数2千多万。权利人的投诉量下降了超过5成。

  3.针对重复侵权,加大处罚力度。

  4.山寨治理。这是一个法律难题。很多时候,山寨品牌和被山寨的品牌都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申请拿到合法的商标。但是消费者很多时候会觉得这就是假货,“我以为是那个,结果你俩太像了,让我买了山寨的”。

  阿里巴巴上线了“定军山”项目来进行山寨治理,运用独创的大众评审机制,由消费者投票,如果投票结论确实对消费者造成了混淆,就会对这个品牌进行处理。这个项目从天猫试水,今年上半年开始尝试在淘宝实施。在2016年上半年,摘牌清退的品牌有160多家。通常品牌摘牌不是一家店,所有售卖这个山寨品牌的店都会清理。

  5.线下专案,2016年到现在为止破获的案件量和去年全年比,很多都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量,这是上半年重点的项目。

  上半年推送公安、工商、权利人等,共输出线索682条;经过这半年已经立案、有结论的、捣毁的窝点250多个;公安预估案值超过30亿;其中抓取犯罪嫌疑人180多人。这些数字,也只是针对重点的“头部”的处理。此外,还有大量其它辅助手段进行共治,这些数据都没有统计在内。

  “灭绝师太”亮秘籍

  “打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单靠阿里一家肯定不行”,“灭绝师太”郑俊芳说,因此阿里开发了“权利人共建平台”,邀请已经加入阿里诚信维权机制、有强烈意愿参与知产保护的诚信权利人共同合作。

  该平台是2015年阿里推出的诚信维权机制的再升级,它根据品牌权利人提供的品牌、产品型号、假货特征等,结合大数据模型进行全网搜索,随时向权利人提供需要进行专业判断的疑似侵权链接。权利人在做出判断后,可以通过诚信投诉账号对侵权链接发起一键投诉,阿里将依据平台规则作出决策。

  这一机制旨在杜绝少数权利人恶意利用“避风港”原则维护其传统经销、价格体系的“滥用权力”行为,鼓励投诉准确率高、申诉成功率低、知识产权稳定并且同意书面承诺不滥用投诉机制的品牌加入该机制,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效能。“权利人共建平台”首期已有逾180家品牌加入“权利人共建平台”,其中不少还指定了专人管理自己的诚信投诉账号。

上一篇
杜绝电商假货的根本出路-电商供应链可追溯系统的建

下一篇 2016年淘宝新规则:虚假交易及《淘宝网商品评价